近段時間,央行、銀保監會等就房地產行業密集表態,多地房地產政策力度明顯加大,市場預期有所改善。國家統計局3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顯示,房價環比下降城市數量在減少。4月以來,一線城市京深加速回暖、強二三線城市輪動復蘇,市場行情有望企穩回升。
五牛控股管理合伙人馬林慶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高速發展階段,房地產支柱產業地位不會動搖。伴隨政策整體走向寬松,行業不斷修復,房地產市場回升態勢會愈發明顯。未來,在“房住不炒”與“三穩”總基調下,地產領域將從增量市場逐漸轉變為增量存量共發展,為經濟穩健發展貢獻應有力量。
房住不炒 支柱產業應有更大作為
3月,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外匯局、央行五部委同時發聲,提振了房地產市場行業信心。4月,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央行、外匯局提出23條金融舉措,包括完善住房領域金融服務,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地方上,僅4月以來,就有30余個城市陸續出臺了樓市調控相關政策,包括優化調整限購、限貸,降首付、降房貸利率、公積金信貸支持等方面。其中,二線城市優化限購政策的城市增多,三四線城市更多地從信貸方面著手,湖州、臺州、麗水等10余個城市先后發布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首付比例等政策。
面對諸多利好政策,行業將迎來怎樣的發展,馬林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當前復雜形勢下,諸多利好意在穩經濟,有效穩定市場預期。參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2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保持國內經濟穩定將是2022年政府經濟工作的重心,房地產作為國內經濟的支柱產業,平穩、健康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數據顯示,2021年房地產行業對GDP貢獻率約為7%,考慮到地產業具有鏈條長、關聯行業多的特點,地產及建筑建材、家用器具等相關產業鏈拉動GDP占比預估可達20%以上。
馬林慶進一步表示,隨著新型城鎮化推進,一方面“房住不炒”仍是現在以及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調控的主要邏輯,“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成為房地產政策的重要表述。另一方面,傳統單純依賴土地和房產增值的發展路徑難以為繼,地產行業將從增量市場逐漸轉變為增量存量共發展。
三大維度 詮釋房企高質發展之路
調控政策端寬松趨勢下,地產市場已出現一些積極信號,也為房企帶來明顯利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分別有38個和45個,比上月分別減少2個和12個。
然而,地產行業“躺贏”時代已經結束,參與者實力迅速分化。房企如何實現新形勢下穩健高質發展,備受市場關注。馬林慶表示,房企應結合自身定位優勢,打造特色的經營風格,樹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改變過去增量開發的老路子,實現從“開發型企業”向“資管型企業”轉變,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具體而言,馬林慶從品牌、產品、經營三個層面做出了詮釋。他指出,品牌層面,房企應升級品牌戰略,提升品牌價值,加強品牌競爭力,發揮品牌整合效能,并最終反哺企業發展。產品層面,房企應堅守“產品主義”,讓產品與服務品質將成為企業在未來競爭中取勝的關鍵砝碼。經營層面,房企應聚焦強運營模式,對現金流、利潤等各項財務指標實現精準把控,通過優化組織架構、提升銷售和融資現金流效率等方式,加強專業化經營能力。
聚焦雙碳 充分貫徹綠色發展理念
新格局下,房地產投資領域也迎來轉型升級的新課題。五牛控股作為深耕行業18年的投資機構,積極呼應社會當下新需求,著力努力破解行業新矛盾,投身真正符合美好生活價值的領域,在綠色住宅、城市更新、產業園區、物流地產等領域重點發力,以適應行業新變化。
“雙碳目標將為經濟社會帶來巨大的結構性調整,發展節能環保的綠色低碳科技建筑對我國‘雙碳’戰略起到重要作用。”馬林慶表示,五牛控股從“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出發,通過將地產存量開發與新興產業發展相結合,將綠色住宅科技與建筑低碳轉型相結合,尋求物流、倉儲、冷鏈類優質資產,和全面契合產業成長的第四代復合型科技園區的投資機會,充分貫徹綠色發展理念。
當前,城市更新成為資源環境緊約束下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重點領域,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先后發起設立城市更新基金。例如上海于去年6月成立800億城市更新基金后,又在12月聯合五大房企成立百億城市更新引導基金。五牛控股積極聯合政府及政府主導下的城市更新實施主體,通過不斷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土地資源利用,充分發揮運營管理專長,打造城市更新可持續模式。
馬林慶強調,當前,房地產行業正處于調整轉型期,五牛控股將積極抓住行業轉型調整機遇,致力成為行業價值的發現者和挖掘者。未來,會繼續緊跟時代發展需要,重點關注核心城市圈重點城市,在深耕細作中謀求長遠發展,在求新求變的新形勢下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