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成了時下熱詞,住進“好房子”是大家的期待。“好房子”該如何建設好、改造好、管理好?
推動“好房子”建設,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應加強好房子建設全過程管理,充分保障住房建設運維質量,從政策標準、規劃設計、施工建造、查驗交付、物業運維等環節入手,鼓勵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模式。應明確推動“好房子”建設的重點工作和責任部門,加強政策、土地、金融、財稅要素支撐。應完善支持措施,比如明確開發建設單位無償提供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以及社區養老、醫療、文化等社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不計入容積率建筑面積;再比如鼓勵銀行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項目通過開辟綠色通道、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降低信貸融資成本等方式給予支持。
推動“好房子”建設,需要加強技術支撐。從各地實踐看,一些省市根據當地實際出臺技術標準或工作方案,重點針對隔音、反味、串味、滲漏、開裂等當前常見質量問題,從項目防水工程、墻地面工程、室內空間、外墻保溫工程、回填土工程、裝飾裝修工程、室內噪聲和室內空氣質量等方面,提出標準提升要求,或是從建材、部品部件、施工工藝、檢測檢驗、驗收等環節強化質量管控。老房子改“好房子”也應該有技術指引,可以從“新”“好”“適”3個方向推動改造:“新”即設備更新、管路更新、智能煥新,“好”即好材料、好裝修、好家居,“適”即適老化、適幼化、適殘化、適多代。
推動“好房子”建設,需要打造示范樣板。為提升建造“好房子”示范樣板的積極性,可給予試點項目政策優惠。老房子“原拆原建”改造值得探索和推廣。北京樺皮廠8號樓危舊房改建等項目采用“混凝土模塊化集成建筑技術”,僅用時3個月就實現老舊住房換新顏。
推動“好房子”建設,需要強化科技賦能。很多省份圍繞“好房子”建設開展科技攻關。智慧住宅關鍵技術及實施路徑、近零碳住宅關鍵技術及實施路徑等“好房子”科技都有必要進行專門研究。居民的痛點就是技術突破的方向,新技術應聚焦影響群眾居住品質的保溫隔熱、隔聲降噪處理、滲水漏水治理等方面,提煉出可推廣應用的地域適宜技術。
推動“好房子”建設,需要優化物業服務。應該抓好物業管理“關鍵小事”。積極應用數智手段,以數字化改革為引擎推動住宅小區智慧化管理,持續推動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規范化、專業化、標準化。搭建智慧物業平臺,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向家政、托幼、文化、健康、房屋經紀和快遞收發等領域延伸,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
推動“好房子”建設,需要健全產業體系。“好房子”可以凝聚開發、設計、裝飾、施工、物業、建材、智能家居等企業,以及學會協會等行業機構的力量,組建“好房子”產業聯盟,構建涵蓋全周期、全要素的“好房子”產業鏈。還可推動成立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協會,打通上下游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渠道,積極推動建筑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建筑業的深度融合,多行業齊心建設“好房子”。
建造和改造“好房子”,有助于調動居民購房積極性,為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貢獻力量。我國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對應到住房上,推動“好房子”建設正是居住條件提質的重要抓手。隨著“好房子”建設持續推進,將有更多人住上心目中的“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