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會議指出,為進一步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增強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市場化、規則化和透明度,人民銀行、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相關部門在前期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共有12家房企參加了此次會議,分別是碧桂園、恒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和陽光城。但目前,融資新規尚無明確的落地時間表,相關的執行細則也有待出臺。所謂“9月底前提交降負債方案”的說法,尚未得到當事各方的證實。
有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會議基調是以座談為主,監管層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幾家大型房企的座談,了解相關情況。但當日并未提出具體的要求,也未公布相關政策執行的時間表。
據了解,“降負債”是座談會上傳達出的主要信號。監管層希望通過房企的降負債,來控制金融機構的風險,并維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與會房企都要降負債,前述知情人士表示,萬科、中海等負債率較低的企業并無這方面的執行壓力。
8月28日早間,綠地香港一位管理層在業績會上也證實了這一消息。他表示,公司了解到的情況是相關部門與房企進行了交流,融資新規的實施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根據最新的消息,對于房企債務的管理,是以“三條紅線”為標準。
21世紀經濟報道近期獨家報道稱,監管部門出臺新規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的增長,設置“三道紅線”。具體為紅線1: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大于70%; 紅線2:凈負債率大于100%; 紅線3:現金短債比小于1倍。
根據“三道紅線”觸線情況不同,將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擋:三項指標全部“踩線”,有息負債不得增加;若指標中兩項“踩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若只有一項“踩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0%;若全部指標符合監管層要求,則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5%。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很多房企已拿到上述文件的原文,但不清楚具體的執行細節和執行尺度。一些房企已經和相熟的金融機構進行溝通,并未得到確定性的答復。有北京房企人士向記者透露,金融機構也在等待相關指導性文件的正式下發。另據了解,監管層很早就醞釀對重點房地產企業實施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此前已有過多輪征求意見。未來這項政策有可能先在部分企業進行試點,然后逐漸推開。